在高端工业制造领域,双组份聚氨酯胶的性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。该类胶粘剂由A组分(异氰酸酯)与B组分(多元醇/催化剂)混合后发生快速化学反应,同时伴随CO₂气体释放。传统机械搅拌方式易引入气泡且难以去除,导致固化后形成多孔结构,力学性能显著下降。

1734663145114117.jpg

施诺斯非接触式真空脱泡搅拌机通过创新的工作原理,为这一技术难题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。设备采用独特的公转-自转复合运动系统,通过精确控制的离心力和剪切力实现物料混合,完全避免了搅拌桨接触带来的污染和二次气泡问题。


其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:

首先,公转产生的离心力使物料向容器壁运动,形成薄层分布,极大提高了表面积体积比,有利于气泡逸出。同时自转产生的剪切力确保组分充分混合,整个过程在真空环境下进行,可高效去除液体中的微小气泡。


其次,设备采用全封闭式真空系统,能够在混合过程中保持-100KPa的高真空度。这种设计确保在树脂凝胶前的关键窗口期内,既能有效脱除搅拌过程中可能卷入的气体,又能及时析出反应初期产生的CO₂气体。


最重要的是,非接触式设计使其应用范围极大扩展。从液态到固态、液态与液态、固态与固态物质的搅拌均可适用,包括荧光粉、硅胶、银浆、铝浆、粘合剂、油墨、银纳米材料、电池浆料等多种材料体系。


经实际应用验证,采用该技术处理的双组份聚氨酯胶固化后气泡率可降低至0.05%以下,剪切强度提升达50%以上,完全满足风电叶片粘接、建筑结构加固等领域的苛刻要求。特别是在处理含有填料的体系时,非接触式搅拌可避免填料破碎,保持材料性能的完整性。


这种创新技术不仅解决了聚氨酯胶脱泡难题,更为各种敏感材料的混合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,真正实现了从"搅拌混合"到"精密制备"的技术跨越,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撑。